圣经人物传之三十二 (原创)
文章音频
将使用云扬朗读文章
圣经人物传之三十二
大能的勇士:基甸
基甸之所以被称为大能的勇士,是因为只用三百人杀败了多如海沙的米甸人和亚玛力人,这是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当然更重要的是神的能力和基甸在信心中的全然依靠。而基甸所用的战术是奇袭,并且善于组织,但他不是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有信心和善用谋略的人,而是神将他心中所存的激发出来,在信心中依靠神而成就了大事,因此他的名被列在信心英雄榜上。其实你我都可能成为被神使用的大能器皿,关键是有没有足够的信心来回应神的恩典。
以色列人的苦难
以色列人经过四十年太平的日子,几乎是一代人的过去,以色列人在旷野也是漂流四十年,神等候出埃及的那一代人生命终结,然后是第二代进去。以色列人又再悖逆耶和华神,是因为认识神作为的那一代人死去,没有将信仰有生命的传承,导致后来人的信仰有名无实,按照己意任意放纵妄为,人的恶行惹动神的愤怒,神将把以色列人交在米甸人、亚玛力人手中七年,以色列人可能刚开始服侍米甸人时可能不觉得有什么重担,可是一旦把自己交付在恶人手中,罪的权下,得到的只能是越来越重、越来越大的痛苦,就如同我们活在罪的权下,得到的只能是痛苦、死亡,最后就是永远的火湖。
米甸人对于以色列人的压制主要在住和吃的两方面,逼迫以色列人只能躲在山里面才能保住性命,因为以色列人完全不能胜过他们,即使偶尔有争战,只是个人性的行动,缺乏有组织的大规模作战,只能被米甸人欺压。米甸人联合亚玛力人不但夺取以色列人的土产牛羊,而且以色列人只要播种成熟,他们就过来抢夺,甚至有时连土地都毁坏了,导致连土地都不能播种,以色列人即使辛勤劳作了其实什么也得不到,他们在极其穷困、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能呼求耶和华神,可能对于以色列人来说,只要稍微有一点出路,他们可能会继续忍受自己恶劣的境况而苟延残喘,不肯悔改归向神。
神管教的目的是出于祂的爱与怜悯,不是要毁坏属于祂的百姓,是因为属乎祂的百姓犯罪不肯悔改,神使用苦难使人再次的归回,而人在苦难中神不是放任不管,而是仍然有大能的护理和保守。所以,希伯来书的作者说:
你们又忘了那劝你们如同劝儿子的话,说:“我儿,你不可轻看主的管教,被他责备的时候,也不可灰心。因为主所爱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纳的儿子。”你们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们,待你们如同待儿子。焉有儿子不被父亲 管教的呢?管教原是众子所共受的,你们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儿子了。再者,我们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们,我们尚且敬重他;何况万灵的父,我们岂不更当顺服他得生吗?生身的父都是暂随己意管教我们,惟有万灵的父管教我们,是要我们得益处,使我们在他的圣洁上有份。凡管教的事,当时不觉得快乐,反觉得愁苦,后来却为那经练过的人结出平安的果子,就是义。来12:5-11
因此,神的管教只是暂时的,不会使人长久落在困境和苦难中,时候到了,祂必显明祂救赎的恩典,继续向祂的百姓施恩。因此,当以色列人面对米甸人的掳掠一无所有的时候,即使他们付出了全力,仍然一无所获,不得不向神悔改认罪,呼求神的拯救。神在祂预定的时候,显出祂的恩典,并不会对人弃之不顾。
而我们生命中遭受的苦难有各种各样的,有出于神的试炼、神的管教、魔鬼的试探、疾病的缠磨、身体功能的朽坏……,使用苦难管教我们是神的方式之一,但神对我们的爱远远超过苦难带给我们的痛苦,因为出于神爱的管教目的是使人悔改认罪归向祂,而不是使我们离弃神而导致灭亡。因此,明知故犯的罪透过圣经明确的启示、牧者的教导、圣灵的感动而不悔改,必落在神的管教中,遭受各样的苦难,直到悔改为止,因为神的旨意从不会失败。
以色列人因为自己的苦难呼求耶和华神,神因为自己的慈爱就回应以色列人的呼求,差遣先知告诉他们遭受苦难的原因,为何被米甸人欺压,乃是不听耶和华神的话。神借着先知数算以色列人曾经所蒙的恩典:是神把以色列人从做奴隶的状态下救出来的;赶出了迦南地的仇敌,并将流奶与蜜之地赐给以色列人;不要随从迦南地外邦人的风俗,跪拜他们的神,但以色列人一样都没有听,他们忘记救赎他们的神,与迦南地的外邦人信仰混杂,与他们联姻,跪拜他们的神,导致神的怒气向他们发作。
我们这些基督徒都是神从世界罪的奴役下救回来的,基督在十字架上击败了魔鬼,使我们不再受牠的欺压,我们虽然活在世界但不属这世界,应该有一个分别为圣的生活,更不可因为贪恋这世界而去敬拜偶像。所以,我们今生遭遇很多苦难完全是忘记耶稣十字架所付上的重价恩典,没有在信心中完全顺服神而带来的恶果,唯有那真实按照神心意而行的基督徒才能享受到神所赐的真正平安!
基甸被神呼召
当神垂听了以色列人的呼求以后,主耶稣就奉差遣去呼召基甸来拯救以色列人,基甸正在酒榨中那里打麦子,防备麦子被米甸人抢夺走。一般打麦子是在宽阔之地用牛拖着碾子碾压,但这样极容易被米甸人发现失去麦子,但在酒榨中打麦子糠秕不容易被吹走,因为酒榨大多数都是建造在低凹处,所以基甸是两害相权取其轻,宁愿麦子弄不干净,也不愿粮食被抢走。基甸更看重粮食供应家庭情愿付上更大的代价,因为米甸人带来的伤害远远超过所付的代价。当然也反应出以色列人收入的真实境况,所收的麦子可能很少,只在很小的酒榨中就能处理。
主耶稣对基甸说了一句充满鼓励和安慰的话:“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可见我们的神与人相会从来不是给人恐惧和审判,更多的乃是祝福和平安,而很多基督徒缺乏足够的信心来到主面前,因为只是把主当成大而可畏的神来相信,却没有认识神也是那充满慈爱和怜悯的神,在基督里有丰富的应许等着我们去领受。而主如此称呼基甸,不是看他现在处于恐惧小信的境况中,而是他将要被神使用所要成就的大事,即率领三百人胜过米甸和亚玛力的联军。
所以,神看我们不是看我们生命中有什么,而是看我们在祂的恩典中被任何使用,成就了祂的大事,而我们看人常常是看外表,以罪的标准来评判一切,所以看到的都是消极和失败的,除非我们的生命被救赎回来,不然,我们总是活在绝望和虚空里,人生没有任何的盼望。但如果我们成为基督徒还是这样来看所有的人和事,表明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明白福音,也不认识所信的基督到底是谁。因为福音是把我们从罪、死亡、魔鬼的权势下释放出来,给我们一个荣耀的盼望,并且基督做我们的生命之主,随时赐下大能帮助我们,救赎我们脱离一切困境,我们不是在所有的事上对主有信心,相信祂的掌管和护理,我们需要真正的悔改,相信福音,认识耶稣,交托我们的生命,这样才能活在神的恩典中。
我们看到基甸对于主的回应明显是不信之人的回应:神既然与我们同在,我们为什么遭遇这样的患难呢?神曾经向我们列祖显明了一切大能,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呢?我们现在还在受苦,是神把我们丢弃了,怎么说神与我们同在呢?这如同我们向不信之人传福音时他们的回应也是如此:既然有神,世界为什么有这么多苦难,神怎么不管呢?为什么那么多恶人行恶,神怎么不审判呢?要我信神可以,能不能先把我现在的问题解决了我再决定看要不要信祂。其实这些问题对于一个没有相信或者初信者来说,神即使回答了也不能解决人的疑惑和不信,反而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疑惑,因为我们被造的有限性和堕落性,我们不可能完全体会神的心意,即使我们得救了,属灵成熟老练到一个地步,我们还有更多需要追求认识神要我们得到的丰富(腓2:12-14)。
主耶稣所要的是我们当下的责任应该要做什么,所以,主耶稣没有直接回答基甸的问题,而是把基甸带到他所要担负的使命上:你不是说你们正在遭受苦难吗?我现在就差遣你,带着我赐给你的能力去拯救以色列人,你现在愿意吗?这种心态就如同我们很多人都先做好自己本身的事,尽好自己的责任,却操多心、管闲事,即自己只是普通小老百姓,却天天操国家主席的心,关心国家大事。这也是很多基督徒本身的责任都没有尽到,却整天在想教会如何合一,如何宣教,牧者应该如何讲道……,我不是说我们基督徒对教会没有责任,而是应该思想在自己责任和能力范围之内的事,如果是从神而来关乎教会的呼召,神不但感动你,同样也会感动教会的其它弟兄姐妹们,因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祂要的是我们同心合一来共同建造。
我们很多人认为自己对教会和其它东西姐妹们有负担,但却希望主兴起的是其他人,或者主透过其他人来复兴教会,而一旦主要我们本身去付代价时,我们却推脱不愿去。所以,当主耶稣呼召基甸来带领以色列人去与米甸人争战时,基甸立刻拒绝推辞:我是无能的,我是贫穷卑微没有地位的。基甸的态度一方面反应出基甸的小信,这从他被呼召的那一刻起,他的信心透过献祭、拆毁父亲的偶像、羊毛干湿的试验、遣返参加战争的人返回、河边喝水、半夜的梦,整个过程都是基甸信心成长和完全降服的属灵历程。另一方面我们堕落的罪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如果有付代价的事最好由其他人去做,我们只是享受别人带来的成果就可以了。这就是有很多人他们在祷告中大声呼求教会复兴、灵魂得救……,但是当神要我们担负责任时,我们却不愿降服被神神使用,因为一旦奉献自己被神使用,意味着背十字架去经历更多的苦难,可神要复兴其他人以前首先要复兴我们这些祷告的人。
当然,圣经也记载了那些在生命中遇见神,因为看到神的威荣伟大而看清自己的渺小卑微,因此自觉完全不配被神使用的,如摩西、以赛亚、耶利米、彼得……,不论如何,没有被神呼召的人完全没有资格做神的工,而那些没有呼召胆敢擅自做工的人,都是不守本位、或者一定存着贪爱名、财……的错误动机,如同那堕落的天使,一定坠入墨黑的幽暗中。而真正被神呼召使用的人,神预备有足够的恩典:信心、恩赐、口才、能力……,并且神的旨意绝对成就,也不会失败,而被使用的人也绝对能够胜任,心甘情愿的被神使用,因为神的恩典是不可抗拒的。
对于基甸的推辞,主耶稣给了基甸第一个应许:“我与你同在,你就必击打米甸人,如击打一人一样。”也就是说主应许基甸出去争战时纵使面对米甸人的千军万马,基甸也能够完全得胜,因为主能使他绝对得胜。对于主如此的应许,基甸却还是缺乏信心,他认为需要一个证据,即最基本的敬拜神的礼仪来验证主和主应许的真实,主耶稣同意了基甸的请求,等候他带礼物回来献给自己。
基甸的信心如同多马的信心一样,非要经历才能真实的信心,神学上叫实证神学。我们的主知道人的堕落,忍耐等候人在信心中的成长,按照一般逻辑来说,是以色列人呼求神来实行拯救,现在主亲自来了,你竟然还怀疑神和神的应许,那这样那么还是继续受苦吧!还是继续等候直到你们这些悖逆顽梗的人悔改彻底、完全对神有信心为止。但我们的主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而已(因为他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103:14)祂府就卑微自己,亲近我们这些堕落的罪人,为的是拯救我们脱离罪和死亡的权势,我们纵然在不信和小信中面对祂,祂仍然显明祂的爱与怜悯,等候我们在祂里面的成长,有信心能够与祂同行,并且祂的旨意借着我们软弱卑贱的生命来成就,使那些自以为有能力和刚强的自觉羞愧。
当基甸带来祭物给主时,主当着基甸的面用神性的能力悦纳了基甸的供献,基甸看见了神的真实和能力,立刻又变得恐惧,认为自己亲眼看见了神,自己一定会死掉的,结果却是神安慰他说:“你放心,不要惧怕,你必不至死。”基甸就给主立了一座坛,取名叫“耶和华沙龙”,意思就是“神是赐平安的神”。所以,我们能够实际的遇见主,是主愿意向我们显明祂自己,祂也悦纳我们所做的一切,更重要的是祂来不是要降罚审判我们,而是要拯救我们,因此主耶稣道成肉身的目的是要救人,而不是要定人的罪,并且祂带给我们的不仅仅只是今生肉体的暂时平安,乃是内心中真正的永恒平安。所以,我们内心中缺乏这种真实平安的人,生命还没有真正的悔改,还在追求世界的不满足中继续沉沦,更不会活出有对付罪的行动和有恩典的生活。
神给了基甸第一个行动的指示,以试验基甸的信心与顺服,就是拆毁他父亲为巴力所立的偶像,可见当时的以色列人的信仰已经堕落到何等可悲的地步,口里一边在喊耶和华神,行动却在拜外邦人的偶像,他们已经不能清楚分辨真神与假神,甚至他们认为拜一个可见的偶像比拜那看不见的神更有安全感,因为这个偶像能够完全被自己掌控,需要的时候拿来用一下,不需要的时候我们各不相干,互不打扰,这样何乐而不为呢?这就如同那些没有真实悔改只是把耶稣当作和其它神邸一样来崇拜,只不过换了一个称呼而已,表面上在喊耶稣,其实本质却是在拜偶像。
任何人的真信心必定带来真行为,所以,当主告诉基甸要去拆除父亲的偶像时,基甸就去行了,但因为信心弱小和怕犯众怒,只能在夜间做了这事,并且按照神的吩咐另外为耶和华神筑了一座坛。也就是说基甸虽然按照神的吩咐行了,但他在遵行神的话语上还是打了折扣,他因为怕父家和本城的人,是在夜间拆除的偶像,而不是在白天当着众人的面来做的。
以色列人在被米甸人苦待中虽然有虔诚的人向神发出呼求,但大部分以色列人还是在拜偶像的里面,甚至有些人正事不干,一旦你取得了功劳,马上就有人起来怪罪你,跟你抢功争利,就如同那些以法莲人。并且以色列人因为没有先知来具体的教导他们神的律法,或者他们故意忘记神的律法,把拜偶像已经当作他们生命中最大的依靠和安慰了,谁要是动他们的偶像,他们会跟你拼命的,如果基甸当着他们的面来做这件事,可能会被他们当场打死,甚至连累他的全家,所以也是他的委曲求全,因此当神要使用他时,必须要有完全的信心,而不是在恐惧战惊中蹒跚前行。
当全城的以色列人清早发现巴力的偶像被拆除时,他们知道是基甸所为之后,所有人都异口同声的说要治死基甸,结果却是基甸的父亲约阿施却使用正常的逻辑思维驳倒了众人:如果巴力是神,谁伤害牠,牠就有能力为自己争战,刑罚那些敌对牠的人,不需要人来为牠出头,众人发现约阿施讲的的确有理,只能作罢,却给基甸取了一个外号:耶路巴力,就是巴力的抵挡者。从众人的反应中可以看出,基甸的家并不是最小至贫穷的,反而可能是在城中为首为尊的,甚至是带领整个城的人敬拜巴力的。因为他们家有至少不少于十个以上的仆人,那个巴力的坛是约阿施建造的,在那个时代,能够有众多仆人侍候,凭一己之力建起丘坛,没有足够的财力是无法办到的,约阿施一发话城中的人就都不敢再做什么,是因为约阿施财雄势大。
所以,基甸在主面前说自己家是贫穷卑微的,要么是推卸责任,要么是真谦卑。但我们看到从主呼召基甸到基甸拆毁巴力的坛,可以看出他在一步步顺服主的路上的改变,就如同我们基督徒对主有了信心,一定会带来悔改的行动,因为只要恩典临到,这恩典就会结出生命的果子。因此,无论是真假基督徒还是真假牧人凭着他们的果子就可以认出他们来。就如同雅各所说:
我们用舌头颂赞那为主、为父的,又用舌头咒诅那照着神形像被造的人。颂赞和咒诅从一个口里出来,我的弟兄们,这是不应当的。泉源从一个眼里能发出甜苦两样的水吗?我的弟兄们,无花果树能生橄榄吗?葡萄树能结无花果吗?咸水里也不能发出甜水来。雅3:9-12
即我们的生命不可能有两个源头,也不可能有中间状态,我们要么是信与不信、属神或属鬼、不是永生就是灭亡,不可能说我谁也不属,我站在神与魔鬼的中间,真正被神呼召的人,一定顺服神的话,竭力追求生命的圣洁,虽然有偶尔的被过犯所胜,但神的恩必能救赎他回来,因为耶稣在十字架上已经全然的得胜魔鬼与死亡,没有其它任何能力能把我们从神的哪里夺走(罗8:32-39),因为神呼召回来的会用能力保守他们直到天家。
基甸的战争
当基甸愿意在信心中回应神的呼召时,神就以圣灵的大能佩戴给基甸,然后基甸发出的呼召使更多人来响应,一方面属神的人总是能够顺服神的声音,另外他们看到神的恩典和能力借着基甸彰显出来,有四个支派的以色列人积极出来为着以色列人争战,其余的支派不但没有参加,反而对基甸幸灾乐祸(士8:6)。基甸虽然召集了军队,但内心却又实在缺乏得胜的信心和把握,于是用自己的方式向神求证,如果这样的方式真的看到神的作为,那么表明神所说的必定成就,这就是基甸的羊毛干湿实验。
基甸虽然召集了以色列人的几个支派来进行战争,但在这件事上还是缺乏信心来实际面对,他担心这是出于自己的一厢情愿或者那些人只是出于宗教的热忱,而不是真实的为神的荣耀、为国为民而战,因此,基甸的羊毛实验是希望有一个内在信心的外在见证,使他清楚或者更有信心来带领以色列人争战。我们今天很多人在遇到事情时常常把基甸羊毛的实验来当作对神心意的寻求,甚至说约拿和使徒的摇签都是这样来决定的,却不知落在如同占卜算命的这种鬼魔的巫术里。因为他们忘记一个前提是神已经显明了他的心意,他们的举动只是一个印证而已,却不是决定最终的结果。而今天神已经启示了全备的真理,不需要我们再去使用那些受时代局限的方法。但那些不明白真理的人,却抛弃真理的根基,总是想凭己力来做主工,结果却是常常出力不讨好,陷在自义的陷阱中,总是不能归正明白真道。
神的印证给了基甸和众以色列人足够的信心,他们主动起来面对米甸人和亚玛力人的全军,摆好阵势准备开战。但在关键时候,以色列人正士气高昂神却让基甸做了一个完全看起来动摇军心的决定:
耶和华对基甸说:“跟随你的人过多,我不能将米甸人交在他们手中,免得以色列人向我夸大,说:‘是我们自己的手救了我们。’现在你要向这些人宣告说:‘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士7:2-3
一场战争最忌讳就是临阵换将和动摇军心,如果两样出现其中一样,基本上很难打胜仗,因为只要做的原因是容易改变整个军事部署,或者影响军队的士气,但神要求基甸要做出选择,基甸不但听了,而且还宣布了:‘凡惧怕胆怯的,可以离开基列山回去。’”于是有二万二千人回去,只剩下一万。但神还是嫌人多,让基甸把这一万人带到河边去喝水,结果是只有三百人是用手捧水喝,其余的九千七百人都是像狗趴着舔水喝,结果神就要基甸带领这捧水喝的三百人去攻击敌军。
神如此吩咐基甸去行的原因乃是全知的神看见以色列人虽然有三万二千人,但其中两万人根本就没有预备好来打仗,或者他们是一时兴起,到真正面对战争时却又胆怯,但神已经要使以色列人胜过米甸和亚玛力的全军,所以即使得胜了,他们不会真正的就荣耀归给神,反而说是自己的功劳,这样的人到处都是,真正付代价时看不见人,到了分配利益时,他们会第一个跑出来,数算他们的付出,完全如同墙头草、见风使舵的人,如果真的打起来,这些胆怯的人可能首先逃跑,不但不能帮助得胜,反而使真正有信心的人人心涣散,因为胆怯恐惧是可以传染的。所以,真正胆怯的人在实际面对危机时,总是有各种理由来拦阻事工的进行,而不是积极的解决问题。
而两种不同的喝水方式表达出内心中真实的状态,像狗一样舔水的人,完全不清楚实际状况,因为上战场意味着随时随地要保持警醒,弄不好就会丢掉性命,因为战争就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为了喝水而放松警惕,甚至已经把武器都扔在一边,敌人如果突然出现他们只能逃跑,成为被敌人屠杀的羔羊,因为他们身处险境,却为了自己的需要连什么都不管不顾。而用手捧水喝的人,他们在随时随地的保持警惕,因为大敌当前,敌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杀过来,他们是真正具有军人素质的人。当然,决定战争胜败的关键不是人的多少,而是在乎耶和华神(撒上14:6),但我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有我们自己的责任和本分,这是神有使用我们的基本前提,因为神从来不会使用那些没有准备的人。
经过两次的裁军基甸的军队从三万两千人变成了三百人,对于基甸来说信心还是受了影响,心中些许的害怕,神清楚知道基甸内心的状态,所以在指示他攻击之前给了他一个清晰的引导,竟然是借着不信之人的口中讲出来,可见万有都在神的掌管之内,祂凭着己意随意使用,叫一切爱祂的得益处。而基甸听到的是一个大麦饼冲进米甸人的营盘,撞翻他们的一切,而不是一个更硬的铜饼或者铁饼,可能象征神能使用任何东西彰显祂的大能来成就祂的旨意,就是基甸的三百人竟然能够胜过十三万五千人(士8:10)。
基甸听到这个完全得胜的信息,立刻召集三百人起来去攻击敌军,当然他们也做了自己的预备,即三百个燃烧瓶和午夜敌人沉睡时发动袭击,边吹角边呐喊:耶和华基甸的刀!结果是米甸人和亚玛力人在惊醒之后完全迷失了心智,都互相用刀击杀对方,而基甸的三百人只是站在营的四周呐喊看热闹而已。所以,真正出于神的事工,神早就预备好了一切,因为米甸人和亚玛力的彼此攻击是出于神的能力,而我们所有人只是见证和宣扬神的奇妙和大能的作为而已,因为任何事若没有神的作为,我们即使付出千般万般努力都是枉然,有时外表看起来好像做的很好,在神那里只不过是草木禾秸而已,到末世时都会被烈火焚毁,不会有丝毫存留。
而其它支派的以色列人看到敌人逃跑,都起来加入基甸的队伍攻击敌人,在重要的关口约旦河渡口彻底击溃米甸人,并且抓住了米甸人的两个将军俄立和西伊伯,砍下了他们的首级,表示米甸人再也没有能力抵挡以色列人的攻击,因为他们的领袖已经被杀,没有人能再带领他们,只能任由以色列人击打,接受失败的命运。
我们从基甸的战争中看到,他从一个信心微小的人,一步步成长为一个大有信心、充满大能大力的人,这和基甸不断以信心来回应主的恩典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基甸在整个过程中他也有过小信和恐惧,但他最终还是选择顺服与主,因此主的恩典在他的生命中不断增长和增强,也带来满有恩典的行动和神能力的彰显。我们都是如同基甸那样卑微的人,都会面对同样的争战,同魔鬼、罪、世界、肉体……不停的搏斗,做属灵的争战,直到见主的那日。主的能力可以赐给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关键是我们在这能力还没有临到的时候,我们有没有在积极预备自己,并且在信心中来回应主带领,祂有权能把我们任何一个人都能变成像基甸那样充满神大能的人,为神成就大事,我们准备好了吗?
以法莲人因为基甸打仗没有邀请他们,就与基甸大大的争辩,但基甸柔和的回答使他们的怒气消退(箴15:1):“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基甸的意思是我们杀死再多的敌人,也比不上你们以法莲人杀死了米甸人的两个将军,因为杀死将军比杀死士兵的荣耀要大的多,以法莲人争功的心这才安静下来。这就是很多人要付代价、拼命敢死的时候看不见人,一旦有荣耀的时候,那些千劝万请都不来的人,这时候都冒出来了,若没有基甸智慧的面对,恐怕仇敌还没有消灭掉,自己先内战起来了,其实今天的教会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人,平时不冷不热,一旦有了出风头的时候,第一个跳出来有非常多的想法和看法。
当基甸追击米甸人饥饿寻求疏割人和毗努伊勒人帮助的时候,本是同血脉同宗族的他们不但拒绝基甸的求助,反而袖手傍观,并且反唇相讥,他们没有在信心中看到神的作为,也担心基甸只是一时的得胜,米甸人回过头报复他们。他们的这种态度彻底的激怒了基甸,他说回来的时候一定要惩罚疏割人和毗努伊勒人,于是基甸和他的三百人饿着肚子继续追赶仇敌,米甸人的十三万五千人只剩下一万五千人,而基甸对待他们就像砍瓜切菜那么简单,因为神赐给他们的大能使他们没有任何恐惧,最后他们抓住了米甸人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
而基甸回来时责打了疏割人的七十七个长老,拆毁了毗努伊勒人的楼,并杀了那城里的人,这种行为已经显明战争的法则:烧杀抢掠,基甸的这种行为也显明得胜之后任意而行的苗头,人心一旦不守制约,就会带来更大的邪恶和败坏,特别是经历一些人生重大的成功和荣耀。处理了国仇,基甸和米甸的二王算起了家恨,因为米甸二王杀死了基甸的亲人,基甸必须要一报还一报,不然,基甸可能会释放二王,而基甸让自己的儿子益帖杀死二王,这对于二王来说是一个羞辱,做王的竟然被一个童子杀死,又或许基甸有意在众人面前试炼长子的信心,以便将来继承自己的一切,结果易帖的表现却根本没有那种威望和胆量,只是以色列人要求基甸做王时,基甸提到说我和我的儿子都不管理你们的一个原因。
我们看到基甸的整个战争过程,从没有信心到大有信心,从人数众多到只有区区三百人却胜过了米甸人和亚玛力人的联军,在神大能的护理中,神有绝对的能力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任何的战争只要是依靠神的,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很多时候我们常常依靠世俗的力量过于神,从而在面对实际的争战中我们不断失败,因为没有神能力的扶持,我们都没有一个人可以胜过罪与魔鬼的,唯有基督的十字架得胜了一切阴暗的权势,当我们没有力量时,我们是在信心中全然的仰赖基督吗?
基甸致命的失败
我们的人生取得成功和好成绩,非常容易受到试探,要么把荣耀归给自己,要么趁机满足自己的情欲,任意放纵一下,因为我们堕落的罪人总是有很多邪恶意念的试探,只是没有机会实现而已,现在终于可以了。当以色列人强烈要求基甸来做王管理自己时,基甸却拒绝了,他拒绝的原因是根本没有想过要做王,而是他内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与以色列人要求的完全不一样,我想如果基甸心中想要做王,而以色列人要求的与他的想法一样,那么这事肯定成就。就如同中国的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历史说其实是赵匡胤根本没有那样的想法,只是手下的将军们逼他黄袍加身才做的皇帝,其实我们知道,人自己没有这样的想法,谁能强逼你做皇帝,只有强逼你做恶犯罪才不容易拒绝,因为我们都是堕落的罪人,都有皇帝梦,甚至上帝梦,只是没有机会而已。也如同极有恩赐的先知巴兰,其实他内心极度渴望得到钱财,只是没有机会而已,当巴勒带来的钱财正是他想要得到的时候,那正合他意,所以当神说要等候祂的指引时,他却迫不及待的大清早就跟随巴勒的使臣走了,放弃先知的职分和内心的纯正去咒诅以色列人。
唯有神的儿子我们的主耶稣胜过这样的试探,祂在喂饱五千人之后,那些犹太人都一同来强逼祂做王,耶稣却离开他们逃到旷野去了(约6:15)。主耶稣在地上从来都没有凭着己意行事,而是凡事顺服天父(约5:19),祂也清楚知道那些来到祂面前的人存着怎样的动机,并不是真正的要尊耶稣为主,只是要吃饼得饱,所以他们虽然信耶稣,耶稣却不信他们,因此耶稣也不向他们显明自己(约2:23-25),当我们带着我们的自私的动机来跟随主时,我们一定会陷在自义的网罗里。
基甸虽然没有落在第一个试探里,但他却陷入另外一个更大的试探中,他索取了所有人的战利品:敌人的金耳环、月坠、耳坠、金链子,用所有的金子制造了一个以弗得,这成为基甸和他全家的网罗,甚至基甸的家因为这以弗得被仇敌的除灭,因为这以弗得也成为整个以色列人拜偶像的网罗。基甸制造以弗得的动机或许是根据他与神亲自交往的宗教经验,用以弗得代替其它的方式来求问神,不需要再透过羊毛或者喝水等等方式,直接借着以弗得来求问就可以了,因为以弗得象征着大祭司的礼服的一部分,所以就能直接明白神的带领,这就是以自己的宗教经验、用自己的敬拜方式,完全取代神明确的启示和带领,一定会带来毁灭的后果。
当某个宗派或者领袖对神纯正的真理有极端的解释,到第二代就会出现异端,如李常受的呼喊派,继续发展就会成为邪教,如中国本土异端:三赎基督基督、被立王……,都是从呼喊派里面出来的,当然,国外有更多这样的宗派带来的结果,因为只要哪里教会复兴,魔鬼的攻击试探也特别多,魔鬼总是想通过冒充和混乱神的道来毁坏神的救赎,所以,当神兴起的复兴工作和人被玷污而偏离神的正道时,神就会废弃那些曾经被使用的方式,再兴起人来代替祂的要成就的救赎之工,这也被称为典范的转移。
所以,人最容易失败的地方不是面对强敌或者争战最激烈的时候,反而是得胜之后和安逸的日子,如以利亚和大卫,以利亚是在得胜巴力的四百五十个先知之后被耶洗别的一句话吓得连续跑路一百多里,被神亲自鼓励才缓过力气来。大卫是睡到日头平西才起床,灵里已经松懈,才会发生他的整个后半生的王朝都在动荡不安之中,虽然有悔改,但已经失去属天的能力,他年轻时能够独自打败歌利亚,而在他谋杀乌利亚夺取拔示巴之后面对非利士人的另一个巨人以实比诺大卫竟然没有力气,需要亚比筛的帮助才杀死巨人以实比诺。
保罗在腓立比书说他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耶稣基督的标杆直跑,为要得着耶稣基督给他的奖赏。而腓立比书的主题是喜乐,也就是说保罗并没有停留在暂时的喜乐中就满足,或者就止步不前,而是他忘记经历过的荣耀成功、失败羞辱,并没有侍奉达到某一个地步就满足了,有没有因为有时失败了就灰心丧气,而是在信心中依靠基督继续前行。而基甸纵然动机是要人以色列人能够得到神的指引,但他的方式完全错误,因为他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真的方式来使以色列人得到指引,这是典型的认为我取得了某些成功,为就自己可以设立一些标准来作为其他人的标准,这个想法可以运用在这世界任何行业中,在神面前,任何人只能顺服神启示的法则,不能随便和轻易越过神话语的原则,法则只能带来无穷的祸害,因此基甸使以色列人落入偶像崇拜的里面,完全忘记示罗神的帐幕,甚至堕落成为外邦异教的邪恶,敬拜偶像之后就行各种的淫乱,这根由乃是基甸的自作主张,也是得胜之后的得意忘形,导致不但自己的整个家族灭亡,也给以色列人带来神的愤怒。
因此,侍奉神其实处处充满着陷阱和网罗,稍不谨慎就摔个粉身碎骨、万劫不复。所以保罗说:应当恐惧战兢做成得救的工夫;自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跟随侍奉主总是存着足够的虔诚和敬畏,按照神的心意来侍奉,而不是我们的邪情私欲。神因为基甸的争战赐给了以色列人四十年的太平,这是神对于以色列人向祂悔改归正赐下祝福的日子,所有的侍奉带来的没有神的祝福,那么所做的都是枉然。
基甸多妻的遗害
基甸因为拆毁父亲的偶像获得了耶路巴力的一个称号,但没有想到的是他却成为了偶像崇拜的设立者,不但如此,他还娶了很多的妻妾,包括迦南地的女子,这些妻妾给他生下了七十多个儿子,益帖虽然是他的长子,却没有他那样的勇气和魄力,在基甸的心中或许更看重儿子亚比米勒(他的父亲是王),当年以色列人推举他为王治理以色列人,基甸婉言谢绝是因为当时做王的时机和条件并不成熟,以色列人并没有预备好有一位王来治理他们,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当人不敬畏神时,再有能力恩赐的王也治理不好国家,因为人连神都不怕,还会服从人的治理吗?这也是很多教会有很好的牧者,但没有严格区分信徒的真实悔改,结果教会无法发展,并且总是混乱,因为连主都不顺服的人,他会顺服教会的牧者吗?那些没有悔改的生命不会服神的道,也是不能服,唯有神的羊才会听神的声音(约10:2-3)。
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落入到罪的循环当中,他们就离弃耶和华神继续去拜偶像,并且完全忘记了基甸曾经对于他们的拯救,没有给予基甸全家应该有的尊重,这导致基甸的儿子亚比米勒起来反抗这种状况,想自立王治理以色列人,但他没有支持者,并且还有另外的弟兄们可能成为他做王的拦阻,于是亚比米勒回到他的母舅家说服他的众舅舅和示剑人来跟随他并立他为王。对于示剑人来说,他们本就是以色列人的仇敌,不愿服从以色列人,巴不得有机会反抗以色列人的统治,现在有了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岂能放过。于是他们就立亚比米勒为王,并把巴力庙中的钱财拿来做为亚比米勒立王的启动资金,为了使他的立王之路顺利,首先必须要除掉争夺王位的竞争者,亚比米勒和示剑人屠杀了基甸的七十多个儿子,只剩下小儿子约坦逃脱。因此,多妻和多子是家庭祸患的根源,因为人的私欲不能容忍其他人与自己共同享受自己认为要得到的一切,如雅各的家,大卫的家。
我们看到亚比米勒的立王之路一开始就充满诡诈和残忍血腥,为了做王完全是不择手段。而立王的过程一般是:神选神立,如扫罗大卫;神选人立,如所罗门和列王;自选人立,如南国以色列诸王;自选自立,如亚比米勒,亚多尼亚,押沙龙。所以,唯有神所选立的王必有够用的恩典:神的同在,治国的才能,众人的信服,与仇敌争战的勇气……,而出于自己的私欲想为王为尊的,必定是各种的诡诈和邪恶落入疯狂的地步。这也是中国教会的现状,很多没有被神呼召却自称为牧者的人在做牧师传道,因为不愿服从教会的治理或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甚至被教会执行纪律不肯悔改的人,随便召集几个人在一起就成立教会,自封为牧师传道,教导的东西就是保罗警戒提摩太的:
那偷进人家,牢笼无知妇女的,正是这等人。这些妇女担负罪恶,被各样的私欲引诱,常常学习,终久不能明白真道。提后3:6-7
所以,没有被神真正呼召的牧者,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教会,只能成为贼窝甚至魔鬼的巢穴。基甸死里逃生的儿子约坦清楚的看到这一点,他站在基立心山上对那些拥护亚比米勒的示剑人和米罗人发出了预言,约坦用不结果子和结果子的树木比喻了亚比米勒和示剑人之间的关系:那些真正属神的人总是想着如何尽自己的责任和本分荣耀神祝福他人,而那些不是出于神的人总是想着如何满足自己的私欲去统治别人,人没有看清楚随意去选择或者去附和不是从神而出的人,只会带来毁灭,不但他自己毁灭,而且会毁灭跟随他的人。而亚比米勒和众示剑人米罗人正是在这样的光景中,因为基甸曾经拯救了你们,你们却恶待基甸的全家,杀死了基甸的七十个儿子,这种恶行带来的是如同火一样不但烧灭亚比米勒,而且会烧毁一切跟随他的人,因为罪恶的动机一定会承受罪带来的恶果。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总是有着各种犯罪的冲动,总想掌管我们的生命,甚至在我们的生命中为主为尊,把我们的生命引向地狱。包括教会也总是有一些那样的人,不守本位并且想在众人面前为首为尊,反而是那些真属灵的生命总是默默等候神的恩典,总会在自己的本位上尽职尽责。因此,选择自己的牧者一定要按照圣经启示的原则,宁缺毋滥,即使有合适的人,但还缺少圣经所要求的某种标准,我们宁愿等候神的恩典,使有潜质的人生命成熟,也不要在实用主义中降低标准而给自己的灵魂带来祸害,不然,找一个亚比米勒起来,那些支持他的人会和他一起毁灭,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亚比米勒刚刚管理以色列人三年,还没有完全的做王,可能只是示剑人、米罗人一部分人终于亚比米勒,结果却是他们彼此之间就发生内乱,原因是耶和华许可恶魔临到在他们当中,当然并不是说神就与恶是同伙的,乃是说万物都在神的掌管之下,神能使用万物成就祂的旨意,而亚比米勒既然使用恶魔的方式行事,就必接受恶魔带给他的恶果。世界有谚语说:上帝要使人灭亡,必使他先疯狂。亚比米勒从开始平定那些反叛他的人,最后却变成了没有任何区别的血腥屠杀,甚至毁地灭城。结果亚比米勒在攻取提备斯城时被一个妇人扔下的上磨石击中头骨,被他手下拿兵器的少年人刺死,彻底结束了以色列人的内乱,但结果却是亚比米勒以恶的开始就承受恶的结果。因此,任何犯罪的人不要妄想逃脱罪带来的恶果,因为公义的神必要发出祂的刑罚,我们一定会为我们错误的抉择付上代价,只是这代价太大,我们完全无法承担和面对,所以,不要等到结果来了我们才后悔,而是在实际面对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谨慎小心,以免错失了神的心意,因为神已经借着耶稣基督把祂所有的心意显明在圣经中,我们在开始每一件事情之前是在求问神,竭力讨祂的喜悦吗?
神借着基甸彰显了自己的大能,也使基甸成为大有能力的勇士,基甸的人生有很多的成功,但同时也有很多失败,甚至使自己的家族都彻底的灭亡了。这也显明我们都是堕落的罪人,没有神的同在,我们什么也不是,只能等候地狱的烈火。基甸的人生虽然如此,但并不妨碍他被神肯定为有信心的人,因为他被神使用为神成就了大事,鼓励我们只要对神有足够的信心,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像基甸那样大能的勇士。同时也警戒我们今天的基督徒,不要去重蹈像基甸那样的覆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就可以忘乎所以,唯有主耶稣基督是我们的生命之主,我们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按照祂的心意而行,这样才能显明我们是神顺命的儿女,在永恒中得以站在神的面前,否则我们只能接受如同亚比米勒那样的下。